资管产品风险频出,量化中性策略成替代品

富钜投资   2018-07-06 本文章21阅读


资管计划接连爆雷


自2017年底陆金所代销产品大同证券同吉9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出现约1.4亿逾期以来,国内各金融机构旗下的资管计划违约不断:

2017年12月国盛证券国盛资管神鹰100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违约;

2018年1月联储证券中弘新奇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2018年1月招商银行代销的“弘毅一期”资管计划违约;

2018年4月北京圆融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多款资管产品违约;

2018年5月中电投先融(上海)资产管理公司日前宣布旗下两款资管产品延期兑付;华创证券对其投资者发出通知称,管理的“华创中科金一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违约;月底中电投先融又一资管产品违约 ,涉资约3亿;

2018年6月陆金所代销产品大同证券同吉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违约;

……………………………..



据不完全统计,资管新规发布后违约的资管计划总额已超过80亿,而且后续还在不断增加。这些资管计划大多由银行、券商、知名三方理财机构代销给普通投资者。

 

今年以来出现违约的企业主要集中于8个省份,浙江、福建、黑龙江、辽宁、湖北、上海、四川、福建、陕西;数据显示,出现违约的发人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占比70%。目前辽宁省债券违约金额最高,北京紧随其后,位列第二。


破刚兑时代,金融机构与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违约潮从债市蔓延开来,波及很多金融领域,资管也自然不能幸免。过去,金融机构出于声誉保护的需要,在产品违约时承担了事实上的刚性兑付责任人的角色,把风险转移或者是把风险延后。使得投资者风险意识降低,认为理所当然。《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明确提出打破刚兑,违规隐性刚兑一旦被发现,将面临重罚。


资管新规对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重塑金融生态。保本保收益、金融机构垫资兑付、兜底已成为过去时,刚兑打破后,企业融资进一步收紧,对于那些在资管新规下裸奔的民企和金融机构来说,违约在所难免。在明确告知风险的情况下,由投资者自负盈亏——这也将成为金融中国理财市场的常态。

 

在净资本约束和资管新规等诸多新政的影响下,一部分金融机构已开始转型:各大商业银行从2017年底边开始设立主动管理型产品,以此来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宽桥金融(上海富钜投资)也积极开发出了回报稳定、风险可控的优秀量化产品(宽桥阿尔法1号),满足国内越来越多高净值客户追求全天候环境下的增值需求。


宽桥观点

宽桥金融认为:各位投资人应谨慎对待债市和各种资管计划的违约引发的风险, 认清当下各资管产品风险急剧上升的事实。同时,在资管新规的帮助下,金融市场将更为健康和优化;广大投资者应积极调整自己的投资理念,在破刚兑的环境下不断优化自己的资产配置组合,以获得财富的稳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