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场中性策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富钜投资   2018-07-04 本文章18阅读



市场中性策略一度低迷


2010年之前遇到持续熊市的时候,投资者想要从二级市场赚钱是异常艰难的,即使是市场上最优秀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很难获取绝对收益。即使能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但由于指数跌幅巨大,哪怕跑赢了指数,净值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这种局面在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上市后被打破了。金融衍生品最根本的职能是管理风险,而利用股指期货作为风险对冲工具,投资者就能构建出牛熊市均能稳定盈利的市场中性组合。


该策略一度是国内最大的对冲策略之一。近年来该策略发展几经波折。2015年应该是一个分水岭,这之前发展迅猛,性价比较高。在2015年后,股指期货贴水(平均负基差超过100,对冲成本接近20%),市场波动率下降,交易手数的限制。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这一策略沉寂下来。



2018年中性策略将迎来曙光


其一、负基差缩小,交易成本降低

2017年以来股指期货负基差持续收敛(基差对于组合波动的不稳定性也会慢慢减小),四季度上证50和沪深300期指甚至一度出现升水行情,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成本大幅下降。市场中性指数从去年下半年到年底,连续6个月正收益;


其二、市场波动性上升,有利于阿尔法策略

以1996年5月至2016年12月底A股全市场数据作为样本测算得出,小市值股票有极强的溢价,平均每年跑赢大市值股票14.6%;价值股,其中低市净率(E/P)的股票,年化平均跑赢高市净率的股票11.5%;市场反转也有不错的效果,比如按照短期市场反转的构建规则,买入过去1个月跌的最多的前10%的股票,然后卖出涨的最多的前10%的股票,平均持仓,能够平均每年赚8.3%;低波动的多空收益也类似,买入波动率最低的前10%的股票,卖出最高的前10%,能够平均每年赚8.5%。波动率加大,上涨股票扩散,为超额收益提供了好的土壤;


其三、目前市场比较容易获得选股Alpha

根据市场有效程度的高低,可将所有市场分为弱有效、半强有效和强有效三种类型,越是有效的市场,通过主动管理能够获取的超额收益越小。通常认为当前A股市场为弱有效市场,会存在较多由于投资者非理性或信息传递不畅等因素而产生的Alpha。市场总体的Alpha是有限的,对冲基金数量的增加,Alpha因子同质化等因素会使得基金的收益有降低趋势。前几年市场中性性价比不高,使得不少基金转型为多策略基金,这为获得超额收益留下空间。



在当下的中国市场中,中性策略也将大有所为


首先,市场中性策略可有效控制净值的回撤,在市场大幅调整中仍可为客户提供稳健的绝对收益近期的市场大跌中,传统多头等策略波动巨大,不少明星基金上半年跌幅超过10%。与传统多头不同的是,市场中性策略能利用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避免系统性风险,有效降低波动,通过其灵活性与稳定性获取绝对回报。


其次,市场中性策略可以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中性量化策略持股分散,少数个股的踩踏对组合流动性影响小;


最后,中性策略提供了稳定收益的替代品。在金融去杠杆和打破刚兑的大环境下,债券借新债还旧债的游戏不能继续,“神户环保、富贵鸟、中安消等上市公司都爆出债券违约,即使是债券基金也出现暴跌,其中中融融丰纯债基金今年基金净值暴跌48%;在资管新规的严厉管控下,银行理财、券商信托等大资管产品资金池和期限错配2年后也不能延续,流动性风险将逐步显现,市场中性策略基金由于其低风险收益稳定属性有望被越来越多的低风险合格投资者接纳。